把太阳能照进现实

  

把太阳能照进现实

  可再生能源必须与能源结合并推向实践,成为产业化,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2020年中国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建筑节能责任重大

  这句极富中国特色的问候语,在今年中国的大环境下,被另外一句话替代了

  这句话的背后,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比重占到15%。“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艰难,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个目标要求下,我们能做什么?又做得怎么样呢?实际上,眼下节能减排在认识高度上没问题,理论研究也相对成形,但是项目开展的步伐很慢。”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说,“实现节能减排,特别是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却往往被忽略了。”

  6月23日启动的2011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大赛,修龙认为很有意义;而其在抗震救灾的活动中将节能建筑的设计变成实践案例,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太阳能的利用,要形成从竞赛到工程,从工程到大面积应用的模式,将能够形成带动效应。

  2020年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比重占到15%,那么,太阳能利用在其中能占到多少呢?国家电网预计到202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86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不到1%。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从技术发展,到目前应用的真实的情况来看,太阳能的发展的潜在能力远比我们之前估计的要大,大得多。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童悦仲说,黑河每年供暖7个月,他在那里看到很多居民自发安装了太阳能,证明太阳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我国已经是太阳能第一生产和使用大国。但是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现实是,我国太阳能在住宅中的应用比例不到1%。太阳能与建筑结合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容易。有经验的人指出,把房子本身建成节能住宅,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太阳能建筑。否则就如同沙漏的原理,再多的热量都无法保存。

  当然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一方面问题就在于技术,另一方面在于市场接受或者说市场推广。

  进入世博中国馆的游客,从入口到出口1公里长的参观路途上,都能够正常的看到一种由彩色太阳能电池组件所生成的奇妙效果,其色彩与中国馆的红色交相呼应,相得益彰。童悦仲说,实际上,此前,这里使用的是传统的铝板。而湖南长沙一家仅成立一年的公司,就拥有彩色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技术,而且该技术比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都先进。因此,最后中国馆决定拆下铝板,换上了彩色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与建筑一体化,对于其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他说:“任何先进、成熟、可靠且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的技术都应伴随住房产业化积极推动。”

  技术是可以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解决的,相比较而言,市场接受是更大的问题。新能源的使用对建筑的建设有一定要求,又会增加成本,因此房地产商的接受度就比较差。石定寰对记者说:“成本是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推广的最严重的问题,新能源等待规模化的过程中必须有政策引导。”他认为对太阳能的推广,政府在政策支持的同时,应该给予资金补贴,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相关成本,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石定寰表示,要完成中国政府承诺的减排目标,占中国总能耗约30%的建筑能耗必须要加快节能减排。“低碳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最重要的要从住房、交通做起(交通能耗也占能源消耗的30%左右)。”

  对此,童悦仲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说:“建筑能耗占30%,如果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那就更高了。因此,建筑节能责任重大,否则届时总理的承诺将无法兑现。”童悦仲同时强调,住宅产业化是改变住宅建设方式从粗放到集约化的要求,其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利用提出的很高的要求。

  今年9月,汶川地震绵羊灾区将有800多位师生,从此将在太阳能建筑的耳濡目染中感受绿色建筑的舒适与奥妙。这是2009年国际太阳能建筑规划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蜀光”付诸实践,由台达电子集团捐资建设的“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建成后所形成的场景。

  6月23日启动的2011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规划设计大赛,将延续把太阳能照进现实的重要特点和亮点,此次参赛获奖作品将在苏州同里湖畔改成真实的太阳能建筑,并投入实际使用。石定寰表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必须和住房合作并推向实践,成为产业化。太阳能产品技术供应商通过设计环节,与房地产开发商及消费需求结合。绿色建筑的发展有赖于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并开发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新能源推广却遭遇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是否对于中国来说仍是一个还很遥远的未来?

  台达电子集团创始人郑崇华并不这样认为。台达集团在台南的新工厂,就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完成,实现节电35%。停车场自然采光,并且绝对没汽油味,慢慢的变成了众多企业效仿的绿色典范。“对新工厂员工满意度96%,员工满意度高了,流动率就低,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无形的帮助。”

  郑崇华介绍,未来台达的新建工厂都将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建设,印度厂、上海研发中心、芜湖厂等都将如此,“建筑一盖好就是用几十年,所以我希望尽快将绿色建筑的各种功法应用起来。”

  郑崇华在福建乡下长大,回忆起来,他感慨道,很多老建筑都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墙厚、中空、房子底下有通风的通道“绿色建筑不是很新、很复杂、很奢侈的,老祖宗就有,这是很有意义和很值得推广的建筑,可以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郑崇华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地球有46亿年历史,她花了38亿年才使自己有了几年的样貌。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出现20亿年,人类只有20万年,而工业革命只有200年。短短200年的时间,工业发展就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放任不管后代子孙必将遭受后果。以人类的智慧可完全寻找更好的思路,在生活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还不危害环境。因此,我认为环保低碳这件事很有意义,可以发动全人类。”

  热衷于这一事业的郑崇华,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一部分意识先觉醒的人,正通过实践的示范作用,来推动新能源的利用,这是一条具有价值的探索之路,国际太阳能建筑规划设计大赛只是打开了新能源应用的一扇窗,而这些实地的建筑案例,将会为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起到推进作用。当然,技术创新、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是驱动新能源推广缺一不可的要素。



上一篇:技嘉MO27Q28G显示器评测:超高的性价比2K 280Hz W-OLED电竞屏 下一篇: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Copyright © 2014 企鹅电竞网页版入口_官网网址 Kuangtong Electric(Chin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鄂ICP备14019055号-1